雞舍建設標準

【導讀】雞舍土建的基礎和地基要求1、地基:是基礎下面承受荷載的土層;天然地基的土層需具備足夠的承重能力,足夠的厚度,且組成一致,下沉小而勻(不超2-3cm),抗沖刷,膨脹小,地下水位2m以下,無浸濕作用;在粘土、黃土等含水較多的地方,... 雞舍土建的基礎和地基要求1、地基:是基礎下面承受荷載的土層;天然地基的土層需具備足夠的承重能力,足夠的厚度,且組成一致,下沉小而勻(不超2-3cm),抗沖刷,膨脹小,地下水位2m以下,無浸濕作用;在粘土、黃土等含水較多的地方,則需要人工處理地基(用沙礫、碎石等夯實回填)。
2、基礎:墻和整個雞舍的堅固與穩定狀況取決于基礎;由墊層、大放腳和基礎墻組成;必須堅固、耐久、抗機械作用,防潮、抗震、抗凍能力;北方地區應將基礎埋置在土層最大凍結深度以下;基礎避免埋置在地下水中。
通風原則及標準參數通風原則:確保雞舍空氣清新和通風均勻;設計時按夏季最大通風量為標準,同時考慮當地冬季氣候(設計最小通風量)。
風機布置原則:安裝在污道一側的山墻或就近的兩側縱墻上;風機的高度距地平面0.4-0.5m或中心高于飼養層;布置風機時可大小風機相結合。風機直徑為1400mm和700mm兩種兼用。
進風口一般與雞舍橫斷面積大致相等或為排風面積的2倍。在雞舍通風量一定的情況下減少橫斷面積可提高舍內風速。
1、半開放式雞舍通風設計 采用自然通風與機械通風相結合的模式,雞舍設計采光窗,另外附加地窗、天窗,通風屋脊等,在夏季必要時機械輔助通風。 2、密閉式雞舍通風設計
采用機械負壓通風模式,雞舍用軸流式風機縱向通風,雞舍風速:夏季,1.5-2.5米/秒左右;春秋季節,0.5-1.0米/秒;冬季0.1-0.2米/秒。
通風設計:總排風量=風速(m/s)*雞舍橫斷面積(m2),然后根據總排風量計算風機臺數;
進風口設計在雞舍另一端山墻,并在山墻附近的兩側縱墻上設置通風小窗,以利于冬季通風。
通風系統的控制:推薦使用自動溫度控制系統。以利于控制風機的個數與雞舍的風速。雞舍光照設計標準開放式雞舍:自然光照與人工補光相結合。
密閉式雞舍:采用人工光照計劃。
燈光設計:開放式與密閉式雞舍相同。
具體設計如下:
燈具:節能燈或白熾燈,同時安裝傘形燈罩;燈泡的布局應使燈光照到料槽,特別注意下層籠的光照強度。(白熾燈:5.0lux/m2.1w)
1、高度:一般安裝高度為1.8-2.4米(超過頂層籠0.3-0.5米)
2、位置:安裝在雞舍過道中央;兩排以上的燈泡應交錯排列;前7天60w燈泡(20-30lux)或9w節能燈;7天后改用45w(10-20lux)或7w節能燈。
3、間距:間距為安裝高度的1.5倍左右。電線采用封閉式線路。雞舍降溫系統設計確保雞舍夏季溫度不能超過30攝氏度為原則。
1、開放式雞舍采用噴霧降溫設備。
2、密閉式雞舍采用濕簾風機負壓通風降溫系統(是目前最成熟的蒸發降溫系統)。
1)濕簾厚度一般為100-200mm為宜。東北、西北及長江以北地區等干燥氣候選擇較厚的濕簾,長江以南潮濕地區濕簾不宜過厚。
2)濕簾面積為雞舍排風口面積的2倍。
3)濕簾安裝在雞舍前部山墻(面積不夠時,可在附近兩側墻增加濕簾面積)
4)濕簾應便于拆卸方便,防止高溫高濕天氣時阻風。山東亨通牧業